酷暑深夜,当你在家中享受空调的凉爽时,他们却在室外,用脚步丈量供水管道的距离;当你与亲朋好友畅饮冰镇的扎啤时,他们却用耳朵在为供水管道“听诊把脉”。
陈晨,是市政管网公司检漏服务中心副主任。1994年参加工作。1996年,陈晨从水厂检修工作转行到了管网检漏工作,从那时起,他便开始与检漏工作打交道。24年的成长,把他历练成为一名有着丰富检漏经验的技术人员,不管供水管道哪里渗水漏水,肯定逃不过陈晨的耳朵。
令人好奇的是,供水管道深埋地下,陈晨是咋做到用耳朵为这些“城市血管”听诊把脉的?
“检漏,主要还是以听音为主。”陈晨打开工具箱,摆起了自己的“十八般兵器”——听漏仪、听漏杆、传感器探头……。
“当检漏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,检漏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。” “检漏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工作,它既要掌握和积累熟练的管道知识与经验,又要练就超常的毅力与体力。”陈晨讲到。讲起检漏的学问,陈晨一脸自豪:由于白天车辆来往多,声音嘈杂,不利于检漏。所以我们都在夜深人民的时候干活。一般先利用相关设备,一个井盖一个井盖地排查,根据听到的漏水声确定漏点的范围。发现漏点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准确判断漏点位置。如果仪器测不出来,就得凭借听漏杆等家伙什儿,在地上一点一点的“摸排”。实在确定不了,还得在地上钻一个小孔,把听漏杆扎到管子上去听。“有的漏,一小时就能找到;有的漏,可能得折腾一两天”。
他同事耿晓松笑着形容陈晨:“一个漏点找不着,他心里都不踏实;这个漏点要是解决不了,他自己都睡不着觉。”检漏是一份辛苦而寂寞的工作,白天嘈杂的环境不利于工作的开展,因此,有些检漏工作必须在晚上进行,这样的作息时间,使得他们变成了“夜猫子”。
但检漏时常需要撬开井盖“诊听”,难免在深夜发出点声响,可总有人偏偏不理解。“不让干活的也有。我们只能尽量小心,挪井盖时一点点蹭出来,避免发出太大声音。”讲到这,陈晨并没有刻意表达自己的委屈。只是轻描淡写地说:“习惯了,自己安慰自己吧。因为我们有这份责任。”陈晨简明扼要的指出了“检漏者”身上最闪亮的品质。这份责任心正在一代代水务人的身上传承。
6月9日二环东路与解放路路口有一处很复杂的漏水点定位,由于地处交通要道,车流大,行人多,漏水定位需在夜间进行,陈晨和他的同事通过“拉网式”排查锁定在一处怀疑点,他手持检漏仪在漏水怀疑点不停的徘徊确认,终于在凌晨4点多把漏水点位置准确的找了出来,确定为一处DN800的管道漏水。向这样的“活”,加班加点、24小时连轴转,是“家常便饭”。他常常为一处复杂的漏水定位,脚底板的血泡、衣服上的汗水、耳朵上的茧子,是他们最真实工作的写照。
不见如此,陈晨作为有着24年丰富工作经验的“检漏者”,还肩负着“传帮带”的重任。检漏中心成立初始,他在检漏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颇多的情况下,与项目部同志们沟通摸索,制定工作计划,为新员工讲解检漏工作理论知识与检漏仪器原理及操作方法,通过夜间长距离步行管道普查,对新学员进行现场业务培训。对检漏工作高标准、高要求已经深入年轻“检漏者”们的心里。
只要还有任务,只要问题没解决,就意味着没有到休息的时候。“用我们的耳朵,不能让水白白流走,为城市节约水源,为企业降低漏耗,再苦再累也值得。”简单的心声,透出了陈晨和他的同事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。凭着对检漏工作的热爱,这群“检漏者”会努力去完成一项项任务,迎接一个个挑战!